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

作者: 时间:2025-02-27 点击数:

2025年2月26日,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于国内大厦1号楼508会议室进行本年度第一次理论学习。本次学习内容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会议由党总支书记张效民主持,全体党总支委员参会。

会上,彭澍和杨毅两位同志重点发言,分别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坚定文化自信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彭澍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指出当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国际话语权与国家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不相匹配,我们亟须为战略传播的信息和理念输出提供话语支撑。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我国战略传播提供了新的表达内容、新的表述话语和新的价值内涵,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文明观念。通过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可以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使其更易被西方理解和认同。

杨毅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的思想基石,对民族复兴至关重要。其促进文化传承发展,鼓励在坚守民族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同时,文化自信必须扎根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时代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滋养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作为大学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将文化自信融入课堂教学,转化为理论自觉、政治信念和科学思维,为构建自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力量。

张效民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了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性,并指出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他提出,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相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要指导学生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坚定民族文化立场;在学生教育培养中,要强化学生作为文化宣传者的角色定位,鼓励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充分发挥对外交流的重要作用,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次会议深化了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与会成员一致认为,通过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