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学生深刻领略中国传统玉文化的独特韵味,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2024年12月11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文化主题美育讲座。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蒋喜和现代首饰设计师蒋琳担任主讲嘉宾,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彭澍主持,辅导员褚静璇出席,学院三十位学生参加。
讲座伊始,蒋喜老师凭借渊博的学识和生动的讲述,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玉文化的源远流长。他指出,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至9200多年前的东北小南山遗址。之后,先秦时期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最早将以仁者中庸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寓意“中和”之美、“润泽”之恩,兼具“刚柔相济”的品德精髓。这也正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玉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从红山、良渚文化到汉唐,玉器及其象征的玉文化在各个时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后,蒋老师依据玉器发展的历史脉络,以玉器发展史上的巫玉、王玉、民玉三个时代为划分,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通过欣赏诸如猪龙、C形龙、玉人等精美玉器作品,结合蒋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件玉石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最后,蒋老师还特别提到,钻石与玉石分别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审美取向,并以自己的代表作《云天下》为例,阐释了东方审美是如何将线条的刚柔并济、方圆结合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融入民玉雕刻创作中,吸引更多当代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的玉文化。
之后,蒋琳老师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出发,从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雕刻纹样的融合、几何造型在玉器设计中的运用、现代审美与玉石设计的契合三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玉文化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理念。她以其极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金镶玉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东西方审美元素巧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