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国关前沿沙龙 蒲晓宇:“新兴大国的地位选择:中国、巴西、印度的国际战略之比较”

作者: 时间:2016-12-15 点击数:

 

  北外国关
 前沿沙               
 
※第十三期※
 
■ 题 目:新兴大国的地位选择:中国、巴西、印度的国际战略之比较
主讲人:蒲晓宇(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评议人:李永成(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程多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
                    
  间:20161215日(周四)15:00-17:00
  点:东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会议厅
 
嘉宾简介:
蒲晓宇,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2012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此后在普林斯顿-哈佛中国与世界研究项目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年来在中英文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China Quarterly,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sian Affairs,《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等刊物。担任《外交评论》编委,先后为20余种国际期刊担任学术审稿人,3次被International Security杂志评为年度优秀审稿人。2016年在巴西瓦加斯基金会(FGV)国际关系中心任斯坦顿学者(Stanton Fellow)。
 
内容提要:
根据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新兴大国往往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最终谋求成为区域霸权或全球霸权。谋求区域霸权甚至是新兴大国必然的优先战略目标。比较中国、巴西和印度的国际战略呈现有趣的共性和差异性。中国、巴西和印度在追求国际地位的过程中,呈现一种身份认同的两面性:它们一方面都谋求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又注重维持其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认同。同时作为各自区域最具综合实力的国家,这三个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战略来巩固和提升其国际地位。中国在东亚谋求积极的领导角色,但在全球事务中却尽量保持低调,这个趋向在二十一世纪头十年表现尤为明显。与此同时,卢拉领导下的巴西政府虽然在全球领域展开非常积极的外交活动,但是对于在本区域中承担领导角色并没有那么积极。印度长期保持对区域外交和全球外交双重的积极性。主讲人提出一个国际政治的地位选择”分析框架,以解释中国、巴西、印度战略抉择的异同。
 
 
 
主办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161128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