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2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师党支部在学院508会议室举行“2025年下半年第一课集中培训”研讨学习,围绕怀进鹏部长的专题党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关教师支部全体教师党员参加研讨。会前,老师们再次温习2025 年下半年第一课集中培训导学材料。
研讨会上,康晓、宋亦明、李永成、田小惠、夏方波、魏冰等六位教师作重点发言,分别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实践,分享了学习体会。老师们通过研讨,得出以下学习体会。
其一,深刻思想指引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凸显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怀部长的讲座以其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缜密完整的逻辑体系、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详实生动的典型案例详细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系统梳理并构建了新时代教育强国的知识图谱。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深刻理解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明晰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和行动的指南。
其二,科技革命提出新挑战。当前,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与加速迭代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与严要求。面对这一时代课题,我们必须坚持拔尖创新人才与基础复合人才并重,大力破除学科壁垒,深化跨学科、超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胜任力。高等教育必须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前瞻性的布局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与痛点,真正将大学建设成为驱动国家创新与进步的 “战略引擎”。
其三,国关教师肩负新使命。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宏大战略下,国际关系学院的教师肩负着特殊而光荣的使命。我们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将课程内容与课堂讨论置于服务国家战略的宏观视野下,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同时,要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持续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教学能力与师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国关人的智慧与力量。
党总支书记张效民在总结发言中分享五点体会:一要学思践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强国论述精神,将教师职业视为神圣使命;二要注重落实,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做学生灵魂的锻造者;三要加强学习的持续性、持久性和创新性;四要把握教学科研的辩证关系,实现教学、科研、思政三位一体;五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
本次专题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国关力量。